/>\n
当然,想要制作各种阻尼器,不能简单的挂一个摆锤。尤其是海船,阻尼器的结构必然很复杂,恐怕要一堆人专门研究好些年。
\n
但对于学者们而言,不怕复杂难搞,就怕没有目标和方向。
\n
越是难搞,越能申请更多经费,越能让更多人出成果!
\n
聂岐指着他发明的超长臂天平:“大家都知道,天平重锤越高,称量时就越灵敏。但过于高了,又会抖动不定,难以进行测量,而空气阻尼器可以让它迅速稳定下来。增加臂长,也是如此。提高了多少精度,我不自吹自擂,在场的朋友们可以自己上来验证。”
\n
话音刚落,前几排的就涌上去。
\n
人数太多了,坐后面的只能耐心等待。
\n
化学学会的副会长魏仁甫,虽然坐在前排却没动,而是转身问身后的年轻学者:“我们是不是也收到过,从黄州那边来的论文?”
\n
年轻学者叫曹黯,正是他到处写信推广分子论:“是有一篇黄州寄来的《分子论》,作者也叫谢衍。我已经按照老师的意思,否定了那篇论文。交叉审核之后,论文还是不过关,已给此人寄了退稿函。”
\n
魏仁甫沉默了十多秒,突然问道:“你觉得那篇论文怎样?”
\n
“有些内容似乎有道理,有些内容又完全反常识。”曹黯回答得模棱两可。
\n
魏仁甫虽然有点担忧,但还是坚信自己才是对的:“我们也做一个阻尼天平,以前无法验证的东西,今后或许就能靠做实验解决了。黄州来的那篇论文,还是给他发表吧,毕竟只是理论猜想,错了也算一种思路……他发现了阻尼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n
不是无名之辈,所以不能随意退掉论文。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