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曹彬出班竭力为杨业和武将们争辩了数句,然势单力孤,话语很快淹没在殿中众文臣的指斥中。
\n
柴宗训听得心中一阵心寒,又是一阵气愤。
\n
这些文臣只知从自身权势出发,惘顾杨业入周后数年来的社稷大功,如平定辽国、坚守贝卡拉,以及最近的收取黠戛斯、剌子模的大功。
\n
只知趁此刻杨业一时冲动,犯下的妄议皇帝决策错误的良机,一心想置杨业于死地,甚至要求皇帝抄斩杨业全家。别人的权力少了一点,自己的权力便能多一点。
\n
这就是政治的残酷。
\n
而以中华历代皇朝的政治架构,直到柴宗训的大周,朝堂中的治理国家的顶层权力皆在文官之手,愈是和平时期,权力愈容易逐渐被文官集团所夺取。
\n
典型的例子如柴宗训前世的大明。
\n
大明立国前期,本是文武并立,明太祖还设立了专管全国军事的“五军都督府”。
\n
经“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势力大衰,自此文官集团逐渐掌控了兵权。
\n
到中后期,武将已成了文官门下之狗,擅长权斗、不通军事的文官带兵已成定例,致大明军事日渐衰落。
\n
柴宗训待众文臣说了好一阵后,皱眉道:
\n
“杨业之前统军时两次临机决断之事,已有定议,如何又拿出来算旧帐?
\n
以后不可再以此二件事针对杨业。
\n
至于杨业在回国途中妄议朝政,虽是武人脾性火爆直爽,然确属不敬,朕已罚他跪在皇城外反思己罪。
\n
诸位爱卿这几日议议,该如何就此事处置杨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