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郝伟成郑重介绍:“他们是在白副会长牵头下,自发报名前来协助工程测量的!所有学生都放弃休假,没有工钱,甚至自带乾粮!”
\n
一名记者询问这些大学生,为什么要来这漫天尘土的工地,一名学生擦了擦被灰尘遮住的年轻面孔,说道:“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白先生说过,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途径,有这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怎么会错过呢?”
\n
一位记者飞快地在本子上写下:“关中大学地质系学子,放下笔墨尺规,踏勘於烈日尘土,以知识为矛,为饥民开闢生路!”
\n
另一位记者毫不犹豫地將镜头对准了其中一个正专注地调整水平仪的学生那满是汗水与泥土却无比专注的眼睛。
\n
震撼!巨大的震撼压过了记者们进县之前的全部质疑与批判。他们看到了超出想像的灾情,也看到了同样超出想像的组织力和一群在绝望中拼搏的人!
\n
“请问郝县长。”那位年长的记者语气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尊重:“这一切,是如何做到的?您说的白副会长……是?”
\n
郝伟成知道时机成熟,他深深吸了口气,指向不远处一个临时搭建的、用草蓆遮挡太阳的指挥棚:“诸位记者先生,並非郝某一人之功。真正主持大局,运筹帷幄者,乃是我滋水县賑灾委员会副会长,也是这条『公路』总工程师——白子瀚先生!”
\n
记者们立刻簇拥过去。
\n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和闪烁的镁光灯,秦浩显得异常平静。
\n
在回应了几个关於工程总体规划和灾民组织的问题后,他后退一步,將那些同样满脸灰尘的学生推到了前面:
\n
“具体的技术勘测、路线优化、分段施工统筹,都是这些来自关中大学的学生们在做。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笔计算每一方土石,才让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