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刘备面容有异,似乎并不认同袁绍与许攸的说法,便直接将话题引回今天的主题:
\n
“归根到底,玄德啊,黑山军能发展壮大至此,都是因为地方官吏无能,若天下间的太守、县令都如你一般,既有治政之才,又有一颗任侠仁义之心,何愁汉室不兴、天下不定?”
\n
听到这话,刘备反而笑了,他当然知道曹操是想把官吏无能这种事,推到宦官卖官头上,但主持卖官的难道不是天子吗?
\n
而且,让这帮党人上位,当真就能做到如曹操所说一般,既有治政之才,又有仁义之心吗?
\n
身为卢植弟子的刘备,自然不会同意曹操的说法,毕竟他们古文派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与今文派作对,不仅是因为单纯的意识形态斗争,或者说是释经权斗争,更是因为今文经学,已经实实在在地陷入了窠臼之中,无益于国家与朝政。
\n
今文经学自董仲舒时期以来,到了成帝时期,已是极为繁盛,十四家今文博士法度森严,牢牢把持着帝国的思想领域,作为博取名利、仕途升迁的康庄大道,令无数学子趋之若鹜。
\n
但这些经学多是在家族中流传,他们一代传一代,每一代都要在前人基础上做出对经学更复杂的解释,学问日益僵化,令今文经学的学习成本不断增高。
\n
而求学的学子们为了理解这些经文,就不得不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来钻研,从而没有时间培养最实际的治政能力。
\n
通过这种手段选拔出来的人才,有相当多一部分,儒学素质虽高,道德水平却堪忧。
\n
事实上,西汉的灭亡,很大程度上都与经学在思想领域的僵化脱不开干系,为清除这个弊病,身为古文派大宗师的王莽王巨君,才会联合同为古文宗师的淮南王刘向之子刘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n
虽然改革最后失败,但刘备也从中认识到今文的弊病,他也绝不认为修习今文派的党人上位之后,就能扫清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