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n
即承认汴州朝廷的正统性,承认当今天子的合法性,承认方清作为权臣的存在事实,并请求在汴州设立进奏院,以“管理”藩镇事务。
\n
至于实质上要不要归顺,那都是后话,可以慢慢谈。
\n
严武此举当然是为了自保,既是给成都平原本地人看的,也是给周边虎视眈眈的吐蕃、南诏看的。
\n
无论他是不是真的归顺,至少在名义上,他和麾下的剑南军,还是大唐的藩镇,接受大唐的节制,无论办什么事情,对外都会有一个说法。
\n
那么在成都府本地人看来,在吐蕃人和南诏人看来,他们想要做什么,就得想想汴州朝廷下辖数十个州,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会有什么反应了。
\n
所谓是非关乎实力,公道不在人心。那些失败者们,已经倒下的人,就无人关注他们的利益。
\n
如基哥、如李琩、李璘、李琬这些走马灯一般的皇子,都是如此。
\n
盘踞于成都的严武,实质上控制西川的剑南军,丝毫没有为“旧大唐”伸冤的意思,很是丝滑的就接受了现在的汴州朝廷。
\n
反正,皇帝是姓李的,是基哥的孙子,有这块遮羞布就够了,其他的不重要。
\n
杜甫从夔州那边,顺着长江来到扬州,又从扬州沿着运河抵达汴州,这一路的心情,堪比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n
除了惆怅感怀外,没有一丝紧张。
\n
汴州那边,有一大堆老熟人,杜甫心中是一点都不慌张的。他的好友元结,甚至已经做到了汴州的京兆尹。
\n
他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大唐是一个人情社会呀!
\n
果不其然,杜甫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