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陈。
\n
近些年,很多新东西出现了,比如说这不起眼的“线装书”。
\n
过往的书都是以“卷”的方式来保存的,“熟读破万卷”便是如此而来。
\n
用卷保存,是因为书经常受潮,要拿出去晾晒,也要能够好好保存。“卷”显然比线装书要容易保存和保养。
\n
事实上,现在重要的官府文案,也依旧是用“卷”的方式存放。
\n
可是民间话本,传奇小说之类的“文化快餐”,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汴州造纸产业在方清提前五年的布局下,如今已经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纸张成本一再下跌。
\n
随着科举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民间对于油墨、纸张、雕版等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埠得有商埠的底蕴,不光是在这里交易,本地产出也极为可观。
\n
如今汴州的民间话本,也呈现出“产业化”的迹象,自然,也免不了剧情“同质化”。
\n
李琦在扬州呆了几年,那边虽然繁华,却也没有汴州这里万物变革井喷的迹象。不得不说,方清是个大才,很不一般。
\n
“官家要是早生五十年就好了。”
\n
李琦摇摇头自言自语道,收拾了一下心情,因为他听到了外面有脚步声。
\n
很快,霍仙鸣走了进来,对李琦躬身行礼道:“陛下,这是官家派人送来的密信?”
\n
方清?
\n
李琦不自觉坐直了身子,接过信一看,立刻眉头皱成了川字。
\n
他看了看霍仙鸣,又看了看信纸,不经意问道:“信你也看了吧,你怎么说?”
\n
这封信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