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再次停机去做升级,不够耽误时间的。”纪弘建议道:“不如等到eda这边开发测试完成了,再统一一次性搞定。”
\n
“也行!”于东急匆匆的过来,其实更多的是态度。
\n
原本,于东对纪弘整合eda和晶圆工厂,还持有乐观但谨慎的态度——想要如此多的晶圆厂共同配合,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n
但现在,晶圆厂的动力来了。
\n
就不说灵韵eda怎么样,光是对产线改造的这种效果,尤其是良率和产能的提升,哪个晶圆厂能够拒绝啊?
\n
良率和产能,对于晶圆工厂来说,那就是生命啊!
\n
到了这个程度,纪弘对整合eda和晶圆工厂的谋划,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看时间了。
\n
于东这次来,也是给纪弘送助力的——他又带来了一批华为的eda团队成员,加入高级别灵韵的开发中。
\n
“嗯,”纪弘点了点头:“我正头疼缺人的问题呢,于总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n
eda的开发工作量非常大,哪怕有灵犀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n
关键点就在于不同产线需要不同的调整,尤其是“流片式仿真”这个模块,仿真工具想要做到流片的效果,那就要求仿真的原始数据和真实产线的情况一一匹配,说通俗一些,就是要把产线映射到工具里,将产线数字化。
\n
每一条产线,哪怕是同时建设、设备一致的产线,细微处可能都略有不同,而且经过不断的运行,相关的东西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所以,想要做到流片式的仿真,还需要不断的根据产线的运转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n
哪怕有灵犀、有强大的ai辅助,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庞大的。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