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去了。
\n
连大秀他们那些念初中的学生都在写作文的时候换了凑字数常用的套话。
\n
原来写作文必须要写一两句类似“武装头脑,教育要革命的洪流势不可挡”这种还带有f4余风的语录。
\n
现在孩子们再写作文,已经变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告诉我们,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读书”或者是“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让我明白,我长大要当一名科学家”。
\n
谢虎山的相机送完没多久,杨利民与吕媛的婚礼就在深秋举行了。
\n
老杨没有特意打肿脸让谢虎山安排吉普车跟他去接亲,就是他在县委时关系很好的四个年轻同事,加上中坪谢虎山在内的几个和老杨关系不错的民兵,一伙人浩浩荡荡蹬着自行车去了尧山。
\n
杨利民一身黑色中山装,骑着自行车驮着戴着红头的吕媛,谢虎山这些接亲的朋友则负责驮着吕媛陪嫁的被褥,脸盆等等东西跟在他和吕媛身后大呼小叫了一路,每当杨利民速度慢下来,肯定有人扯着嗓子喊:
\n
“老杨,你行不行啊?哥们帮你在后面推一把?”
\n
“你要驮不动新娘子就换我们帮你驮,都是哥们儿!大伙不嫌累!”
\n
至于婚礼场面,杨利民的父母在家属楼自家楼下搭棚摆了足足十五桌。
\n
十五桌酒席,这在浭阳县城里当时已经绝对算是风光大办,因为很多城里工人为儿女办婚酒,五桌,十桌是两道坎,很多婚礼都超不过这两个数字。
\n
婚宴能开五桌,说明男方家里赏光的亲戚多,家族大,姑娘嫁过去不用担心两口子被外人欺负。
\n
毕竟这个年代参加婚宴不方便,不像2024年,开车或者高铁就能轻松赴宴,往往住的远的亲戚,需要提前一两天就得赶路,能不辞奔波赶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