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这一次游行天街,向长安释放君主和睦的信号。
\n
不久后,长安传出李隆基与李瑄之间的关系就像是周文王与吕尚、齐桓公与管仲一样。
\n
圣人年迈,积劳成疾,需要颐养天年,故将军政大事全部托付给李瑄。
\n
李瑄归长安后,有一些人心情复杂。
\n
比如奉儒守官的杜甫,他所从小接受的思想,让他难以接受这样的行径。
\n
虽然他一直写诗讽刺李隆基,但更多的是希望国家重新强大,像回到开元时期一样,百姓安居乐业。
\n
李瑄或许能做到,然初衷已与杜甫偏远。
\n
不过杜甫还是希望不论如何,李瑄还是能如曾经一般。
\n
李瑄所描绘的蓝图,让杜甫心驰神往。
\n
君轻民重,简单的几个字,哪个统治者能做到,那个统治者就是天道。
\n
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国家处境中,杜甫携带家人从洛阳逃亡长安,这一年,他的诗歌再次升华。
\n
杜甫的格律,也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n
其他如韦见素、裴遵庆、张镐等一样的官吏,虽然是李瑄提拔。
\n
但他们见李瑄掌权,却未有太多快乐。
\n
他们迷茫,不是迷茫自己的前途,而是对大唐未来的迷茫。
\n
还有一些历经开元盛世的文人士子,以及世家大族的文人,聚在一起有意无意地发牢骚。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