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李隆基凝目,点头吩咐杨国忠。
\n
“遵旨!”
\n
杨国忠拱手。
\n
“要尽快查清金城郡的军事,各地郡守,尽可自募义兵,保家卫国!也不要吝啬官位去封赏他们。”
\n
杨国忠临走前,李隆基不忘向他吩咐。
\n
一日不明金城的战况,他就难以合眼。
\n
“臣会多派探子,寻找山间小路,打探消息。”
\n
杨国忠回复后退去。
\n
李隆基独坐在空旷安静的交泰殿上,迟迟未回自己的寝宫,直到太阳落山,李隆基起驾到萼相辉楼。
\n
这是最近每天都会做的工作。
\n
他登上萼相辉楼的最高楼,一眼望长安全貌。
\n
可惜,在长安水灾的时候,他没有勇气掀开窗帘。
\n
水灾只是百姓受苦,叛乱则是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n
自安禄山起兵以来,潼关烽火,再次被点燃。
\n
按照大唐的制度,从潼关到骊山,每隔三十里设一烽火台。
\n
最后一座烽火台设计在骊山主峰的山顶。
\n
和一般的“烽火告急”不同,骊山上的烽火叫“平安火”。
\n
如果潼关安全,则清晨和傍晚各点燃一次,向长安报平安。
\n
这样形势的烽火,更能让李隆基心里慰藉。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