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在他控制下的安西、北庭军,比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时候还要牢固。
\n
同时,将领们渴望功绩,不满足于现状。
\n
他们想要封侯拜将,名垂青史,就必须跟随李瑄搏一博。
\n
而文官思想与将领迥异,特别是李瑄从挑选出的颜真卿、颜杲卿、王昌龄等文官,对大唐忠心耿耿,认为不听天子之令,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n
对李瑄来说,说服文官虽困难,但李瑄一定要去做,他还有更大的挑战。
\n
比如说服河西、陇右的官吏,以及朝廷中的一些名臣,有能力的大臣。
\n
治理天下,李瑄一个人是不够的,他需要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追随。
\n
那些曾经的麾下,也有可能反过来指责李瑄,与李瑄为敌。
\n
因为李瑄的上位是不符合道理的,哪怕他是李世民的后代,李承乾的后代。
\n
在李承乾谋反被废的那一刻起,他的后代已经失去法理。
\n
李瑄从未小觑过这个时代对“大宗”的定义。
\n
国家,怎么会成这样?
\n
李瑄的一句反问,让颜真卿和岑参、王昌龄、独孤峻等一众僚属陷入深思。
\n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n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n
大多数僚属都历经开元盛世,明白与如今相比的天壤之别。
\n
长安是什么情况,天下是什么形势,他们大概都清楚。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