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宋国公府,门前依旧。
\n
十年时间反如掌而过,他有幸成为李适之的儿子,使他有较高的起点,能在安史之乱前,到达如今的地位。
\n
李适之急流勇退,未必不是好事。
\n
他得以颐养天年,不必操劳政事。
\n
无数臣子,都是在政治上的失意和贬谪,然后郁郁而终。
\n
李适之虽还有太子太师的头衔,但不需要教导太子。
\n
李隆基为防止皇子太子与大臣们结党营私,把皇子和太子都养在十六王宅,严加看管。
\n
平时太子的老师,一般都是没有地位的文人官吏,甚至还没有品级。
\n
李玉莹这几年一直在济生堂学医,她可能受李瑄影响,一改之前,想要有作为。
\n
因为济生堂是李瑄一手建立,而且李瑄还出重金发展。里面的大医陈藏器、王冰,都是李瑄一手提拔。
\n
立志要在十年之内,培养出第一批优秀的医者,悬壶济世。
\n
李玉莹也想成为其中之一。
\n
李适之现在惟一头疼的,就是自己这个女儿,老大不小了,还不嫁人。
\n
贵族哪能学医?让别家笑话。
\n
不过李玉莹用李腾空的例子反驳李适之。
\n
李腾空是李林甫之女,有高超的医术,还能为贫苦百姓治病。
\n
李适之只能让裴灵溪劝一劝李玉莹,哪怕是自己挑选如意郎君,也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