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
“为何?”诸葛亮反问着。
“军师,自从您问出了何为仁义后,我思索良多,这天下,当是百姓的天下,百姓才是天下的体现。”刘备说着,“我若为了天下,怎能舍弃百姓?”
“主公之言有理,可是新野千家万户,多少百姓世代于此,让他们背井离乡还不如把他们留给曹操,这样才是对他们更好的选择啊?”诸葛亮有些困惑了,他总觉得刘备对这个“仁义”的解读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军师啊,我要与曹操争天下,那就是争得百姓啊!”刘备说着,“军师不愿助我?”
仁义的内核刘备没理解错,只是,刘备正在逐步把仁义也当作武器!诸葛亮内心很复杂,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劝阻刘备,只得说:“主公真的有觉悟了吗?你要知道带上百姓我军行动会异常缓慢,很有可能会被曹军追上!”
“吾意已决!”刘备回答着,“只恐百姓不随我。”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说:“此事易耳,我们只需焚城新野即可,百姓得知城池被焚,怎能不追随主公?最好是在曹军进城之时,焚毁新野既可杀伤敌军,又可阻碍进军,一举两得。”
“在曹操进城之时?那岂不是我军要留人放火?”刘备觉得有些不妥,留下人就很可能会被曹军发现,并且留下之人必然有死无归,又有几人肯如此身死?
“主公勿忧,不需留人,吾有对策。”
如果连这火都烧不起来,“卧龙”这称号,我还不如还给水镜师父呢!
很快,刘备要前往江夏焚烧新野的事就传遍了整个新野,百姓们平时受到了刘备的恩惠,自然是愿意前往,哪怕是不愿的,在焚城的威胁下,也没得选择,人人开始收拾家当,准备离开了。
看着人们忙碌的身影,陈到默不作声了,他莫名的想起了当时的董卓迁都,不过不同的是一个是通知了百姓,一个是没通知百姓。
看着百姓对家乡的依依不舍,陈到突然又想到了贾诩,或许家主大人的所做一直都是被误解的吧!他不是冷血无情,只是想让这痛不会更加延长!只是做法有些违背伦理。不过在一个个生命面前,牺牲掉贾诩自己个人的伦理又算得了什么?还是成兴执着的对,这样的乱世就该早些终结!
“陈到将军,你在想什么呢?”旁边走过来了一个人,陈到看了过去,是赵云。
“赵将军,没什么,只是想起一些往事。”陈到随意说着。
赵云看了看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