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即使只有一两成人真的学会了、掌握了,可其余的人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至少自己的名姓和自家的族谱还是能认的。”
\n
“涂老哥说的可真对!我家在县学读书的闺女,前儿还曾与我们两公母说呢,叫、叫……对,想起来了,叫达者为师,术业有专攻!连先贤都说……说、说,嗯,就是说老师不必哪哪儿都比学生强,学生也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不上老师!在各自擅长的地方,大家可以互为师生嘛!”
\n
这老农是个有趣儿的,自家闺女之前说过的原文记不清了,就换成通俗的话说出来,语气坚定有力,语调轻快朗朗,让人听闻便生好感。
\n
“于老弟说的是话不糙理也不糙哩。”和于姓老农隔了一行人的里正打扮的老人连声附和,“咱们虽说懂得不算多,可咱们精通农事啊!圣人治国,农田耕地是根本哩!咱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学问大的很呢!连县学都按季派学子来田里学习历练,跟咱们学常识长见识呢!皇太女那是储君,那是咱大楚未来的当家人,这哪家当家人不了解自家最根本的产业呢!”
\n
老丈这样一比喻,在场原本打算只听个热闹的人,也不由认同的点了点头。
\n
宣讲的学子们见此,当即趁热打铁,举起铁皮喇叭:“原里正说的极是!诸位老乡啊,大家平时没少看社戏听说书,自是常闻贵人不知民间之疾苦……眼下咱们有机会让储君知晓百姓不易,何不为之呢?唯有知百姓苦,才会怜百姓之不易,才能让咱的税赋清减不是?”
\n
宣讲的学子若是说旁的,众人也许就当过耳旁风了,可他们提及了众人的利益,那这就不能当没听到了。
\n
庶民种田谋生,所求所盼望的,一是风调雨顺田地丰收,二是税赋轻薄能有余粮。
\n
“若真能这般,可就真好哩!”不少老农低声喃喃着,迷茫的眼里隐隐透着强烈的希望。
\n
似这般的情景,很快边出现在大楚各个州府治下,从诸子百家到文人军伍,从士农工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