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照此说来,敌军士气下降不会太久,只在两战之间,可能不到一天,甚至只有一两个时辰。”
\n
崔宏明白皇帝要说什么,勉强点头。
\n
韩孺子叹息一声,“敌军士气旺盛时,楚军无论正奇都不是对手,必须趁其士气下降时发起奇袭,或有胜算。”
\n
“可是京城……能守住吗?”
\n
“必须守住,如果不能——”韩孺子又叹一声,“楚军退回函谷关,再作打算吧。”
\n
崔宏被说服了。
\n
崔宏掌军多年,不说百战百胜,却也颇通兵法,想了一会,说:“我会多派斥候,敌军一有攻城迹象,楚军马上做准备。这几天从邻县征集到一些士兵……”
\n
“全带上,函谷关只留百人守城。”
\n
皇帝这是在孤注一掷,崔宏继续道:“楚军可以多张旗帜,或许能迷惑敌军。”
\n
“也可能要在夜间作战,多带锣鼓,十倍以上,百倍也可,务必要让敌军心慌意乱。”
\n
崔宏上前一步,“臣请亲自带兵,陛下留下守城。”
\n
韩孺子摇摇头,“这一战朕必须亲临战场,否则的话,拿什么稳定军心?”
\n
楚军的战术就是虚张声势,敌军或许不明所以,却骗不了己方士兵,能给他们带来些许信心的唯有皇帝本人。
\n
崔宏考虑再三,无可劝谏,再躬身道:“臣请为先锋。”
\n
“好。”这正是韩孺子的本意,崔宏既是兵部尚书,又是皇后的父亲,理应与皇帝共进退。
\n
崔宏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主动提出,紧接着,他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