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无法与工业化量产的晶能块与升级产品超星晶相提并论,但是作为恒星系战场的炮灰战术单位能量核心却完全足以胜任,甚至元素系能量还没来得及消耗殆尽,就已经被击沉报废,连回收的价值都没有。
不过这种相对低能量密度的结晶却非常适合“生命树”源源不断的量产,完全能够满足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流水线。
生物能量结晶在生长成形后,蕴含的元素系能量只能往外输出,无法重新灌注填充,也不能用于存储晶能,这种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设计并非不足,反而保证了能量存储密度,如果改成可以反复充放的品种,存储密度将会损失很多,同体积的容量恐怕将要减少三分之二。
如果米诺·希顿带领的2号元素湮灭武器研发团队成功研究出新的元素湮灭公式,能够用生物能量结晶替代魔兽晶核,不仅可以极大的降低元素湮灭弹的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对与苍穹星的配额贸易依赖程度,同时元素湮灭弹的产能也会随之大幅度的增加。
一旦元素湮灭弹被打成白菜价,还能轻而易举的爆发产能,那么“撒加利”文明用“虫洞云”打消耗战,结果注定会徒劳无功。
可以预见到,用另一种方式令“虫洞云”失效后,“撒加利”文明在苍穹星很快就会像在蓝星那样故技重施,制造“异常区域”,建立起新的入侵据点。
不过一旦失去入侵窗口的数量优势,以苍穹星的能力者和魔兽数量,围绕着“异常区域”的攻防战未必会吃亏。
相比之下,反倒是“虫洞云”的威胁性更高一些,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很容易被找到克制的办法。
2号元素湮灭团队的牛马们准备就绪,“行星级计算节点”的负载悄然升至5%,以一力降十会,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穷举着新的元素湮灭公式,因为是初始设计的计算模型并不成熟,使“行星级计算节点”不能算力全开的达到100%满负载。
即便如此,即时生成的海量数据依旧让2号元素湮灭团队的全体成员眼花缭乱,根本反应不过来,而且光靠人力来分析这些数据,哪怕把团队人数扩编一百倍也依然远远不够,更何况还需要相当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所以依旧得靠人工智能AI“亚当”配合人工设定条件进行梳理。
人工智能AI“亚当”专门建立了一个进程管理的新线程,随时供陈非查询进度,这个进度是动态的,根据模拟推演的当前结果而不断调整,在第一个计算模型的版本开始执行后,完成时间需要至少110个小时,如果换作蓝星最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