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他之前也联系过徐洋,询问对方是否有兴趣把档案转到京航来任教。
\n
能有这份待遇,主要还是归功于这个实验室,或者说是归功于常浩南。
\n
但现在,他可没有两年功夫可以浪费。
\n
“咱们火炬实验室是京航,或者说是目前全国高校搞校企联合的重点建设对象,算是这类合作模式的探索者,太多过去的经验反而会限制发挥。”
\n
“这是船厂那边寄给我的一部分纲要性材料和核心技术标准,伱们先拿去看一下,再找一些文献资料看看,准备好之后就去沪市出个差,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n
最后搞到师生反目的情况都有。
\n
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n
常浩南当初去盛京参加八三工程的时候,领的就是这个数,当时感觉还是挺滋润的。
\n
包括听说了这件事的李杰院士也表示,根据计算所前些年让徐洋带研究生,导致多人因完全无法跟上节奏而退学的惨痛经验,不建议常浩南让后者担任教职,但可以借调过来担任纯科研岗。
\n
“应该是环境突然变化造成的,不过咱们这里也是大学,跟你们过去的环境差不多,相信你们很快就能适应。”
\n
哪怕是常浩南开着挂,现在想从纯应用的工科反向往理论领域发展,都只能慢慢熬着等系统升级。
\n
“怎么,担心我的水平不够,带不动咱们的日常工作?”
\n
人家还真不是在客套……
\n
只能转去搞应用数学。
\n
常浩南考虑到,如果一个实验室同时出现两个压力怪,那么学生的日子可能确实有点难过,最后还是听从李杰的建议,放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