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培养,在学术水平方面不太需要担心。
\n
刘方平的反应有些慌乱,连连摆手否认,但紧张之下反而显出几分笨拙,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n
否则常浩南也不可能把这两个人邀请过来。
\n
不过徐洋表示自己并没有带学生的意思。
\n
换句话说,硕士生里面也有可能挖到宝。
\n
而且以他的经验来说,在自己未来准备涉足的领域里,学生的水平跟学位等级,以及导师的水平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n
之前他们两个来京航报道的时候,唐林天确实跟他们说过些类似的话,诸如校领导要为教职工和学生服务云云,但哪怕是不善言辞的刘方平也只是木讷了点,又不是真的没脑子,自然只当是对方客套,并没有当真。
\n
当然,在火炬实验室这种环境下,具体哪个老师的学生之间倒也不必分的那么明显。
\n
上一世常浩南毕业之后刚到航空工业集团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做起事来缩手缩脚的,一直持续了大概两年左右才逐渐适应过来。
\n
“新人怎么了,谁都是从新人阶段过来的嘛……”
\n
常浩南靠在沙发靠背上,作出一副“大佬.jpg”的样子:
\n
但是到眼下1999年这会,18块钱每天就已经比较抽象了,更何况这次要去的还是上沪这种地方,哪怕食宿都由沪东厂负责,也多少有点不够意思。
\n
常浩南一边伸手示意几人落座,一边用带着玩笑的语气反问道。
\n
青华大学的博士,在90年代末这会还是比较值钱的,如果他们想找个轻松点的闲职,或者油水丰厚的岗位并不算困难。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