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挺长时间没听到过了。
但又无法反驳。
“Ga-Ge(0001)材料本身固然是核心,是基础。”常浩南解释道,“但光有材料,是远远不够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伸出一根手指:“如何利用这种具有颠覆性光学性质的材料,设计并制造出损耗率尽可能低、性能稳定可靠的实用化透镜组?这需要全新的设计理论和工艺路线。”
“第二,”他又竖起一根手指,“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够精确描述和预测这种材料与光相互作用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负折射理论’?这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第三,”第三根手指竖起“怎样对构成透镜的金属-介质多层膜结构进行反复迭代、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优的性能?”
“第四,怎么才能结合‘波导谐振腔’的物理特性,来增强倏逝波的强度并精确控制其传播,从而最大化提升成像效率和分辨率?”
“……”
常浩南把手收了回去,总结道:
“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
“就算我们火炬实验室明天就把Ga-Ge(X)系列负折射材料挂到官网上面,直接标价出售成品……也绝不会有第二家机构或企业能够真正理解并成功应用它,制造出达到我们实验室水平、更不用说工程化水平的器件。”
这番话,连带着语气中的强大自信,终于彻底打消了栾文杰心中最后的疑虑。
他长长地、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明显松弛下来。
脸上露出了这段时间以来最轻松、最踏实的表情:
“既然你这么说,那我这心里……就算是彻底有底了!”
“有了这些突破性的成果,有了ArF-1800光刻机这张王牌,”栾文杰的语气变得坚定有力,“我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美国佬提出来的劳什子“和解方案”,让它见鬼去吧!”
心中的大石落地,栾文杰感觉一身轻松。
他转身准备走下台阶,去乘坐等候在旁的专车。
“我倒是觉得……”
常浩南的声音再次从身后传来。
栾文杰脚步一顿,有些意外地转过身:“常院士?还有事?”
常浩南目光投向远方,缓缓说道:
“仅仅做到‘不予理会’,被动地等待对方出招,然后见招拆招……我认为,这还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