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拘谨的打了个招呼。
“您找我?”
听到声音,会客室中的这位抬起头,笑着起身招呼了一下。
“这么晚了还将你们喊过来,辛苦折腾你们跑一趟了,先坐吧,坐下聊。”
屁股落了半边,冯登国和潘建伟有些拘谨和好奇的看向老人,也不知道今晚到底有什么大事。
在助理泡上了一壶清茶后,老者也没耽搁时间在寒暄上,径直的开口道。
“之所以这么晚还打扰两位,是因为有一些情况需要你们的协助。”
简略的开场后,老人思忖了一下,先看向了潘建伟开口询问道:“潘院士,你是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我想先了解一下,目前全世界以及咱们国内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以及这项技术大概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成熟?”
“嗯....可以商业化使用的那种。”
听到这个问题,潘建伟思考了一会,谨慎的回答道:“量子计算机要成熟到商业化使用的阶段,需要解决量子纠错、稳定性等核心难题。”
“谷歌曾计划在5年内发布商业量子计算应用,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五年内顶多能够将其应用在金融风险建模、药物分子模拟等专用小众领域上。”
“包括国内的本源量子‘悟空’‘祖冲之’‘九章’计算机系列,应用在这些量子计算机擅长领域的时间也差不多在五年左右。”
“按照我个人对量子计算机发展的预估,量子计算机的商业化进程会呈现出‘
阶梯式’发展,专用领域应用可能在5~10年内逐步落地,通用成熟商业化则需10~20年左右。”
“核心技术的突破,如量子纠错、稳定性时长,规模化生产技术以及政策/资本投入将是关键变量。”
老人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如果量子芯片技术的成熟的话,会对当前的信息安全造成多大的冲击。”
想了想,他又补充了一句:“那种足够商业化使用,并且具备了至少255个量子比特操控的量子芯片。”
听到这位的假设,潘建伟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老实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并不怎么喜欢用这种假设性的行为来对未来进行预估。
毕竟科技的发展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有迹可循的,哪怕是保密工作做的再好,相关的理论界也会有一些风声释放出来。
而且,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一项技术被解决的前提是具备完善且支持的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