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的尾迹迅速坠落,甚至远超其本身的彗尾。
\n
剧烈的摩擦迅速产生热量,将其原本的冰质外壳蒸发,但由于已经位于大气层内,这些物质倒也不大可能继续逃逸,化作星球水循环的一部分。
\n
那些电火箭引擎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说剧烈的摩擦导致的表面受损,那点可怜的推力,想要与行星引力对抗基本是不可能的。
\n
也就意味着,这最后的阶段,已经无法做出任何调整,结果,在彗星进入大气层的一刻基本已经注定,剩下的,只是等待结局的降临而已。
\n
地面上,科研船中一些相对近距离的观测设备已经瞄准了彗星的位置,进行观察,甚至有几台勉强拼凑出的无人机起飞,向着彗星的方向飞行,试图更近距离的观测。
\n
剩余物资携带数量不足让他们并没有如前往地球的第五探索舰队那样具有组装大型倾转旋翼机的能力,只能依靠这样的简易手段勉强完成一些观测。
\n
这几架简单的无人机与轨道上战舰的观测设备组成了他们仅有的大范围扫描手段,不过倒也足够,只是如今观测彗星才显得有些寒酸。
\n
越来越接近地表,地面上,一片地势较低的盆地已经显现-根据推测,其携带的大部分水分将会积蓄在这里,并根据星球的大概气候影响水循环,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n
无人机迅速撤离现场,以免被最终撞击产生的冲击波波及-最后的撞击阶段,已经没了什么继续观察的必要,结局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已然注定。
\n
主体部分已经在穿过行星大气中间层的过程中碎裂开来,现在,是无数大大小小的碎块如雨般短时间内同时坠落,造成惊人壮观的效果。情况,似乎并没有与预计的相差太多,接下来,如果不出意外,对于埃兹基人来说,这颗星球相比母星极端恶劣的环境应该会很快迎来好转。
\n
因此,此时,在终于完成了一切的任务后,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