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食。这也是最为原始的方式,即固定在海底,让洋流将浮游生物冲到自己的口中。其起源可能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埃迪卡拉纪。
\n
相比前两种,最后一种多为原始的动物类群,甚至常常被误认为植物。
\n
这种方式效率很低,但由于其很少活动,新陈代谢较慢,消耗的营养物质也很少,长期以来还是可以积累下相当可观的营养物质的。
\n
而这种无法移动的原始动物形态,却让林易联想到了母巢。
\n
尽管母巢的很多功能并不原始,甚至放在林易的曾经生活的时代都显得十分超前。但有一点却与那些原始的生物类似,那就是它确确实实只能固着在海底,无法移动。
\n
这就引出了林易的想法-如果为母巢加装一套从海水中被动滤食的结构,让其能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就能让母巢产出更多的个体,也减轻猎食个体的压力。
\n
其实如果可以,他更想直接为母巢嵌入植物的基因序列。但吸收植物的基因序列似乎对现在的母巢有些超前,他试过了不少藻类,但都并没有成功,只得另辟蹊径,用被动滤食性动物来凑合。
\n
想着,林易立即选定了吸收基因序列的对象-部分早期的棘皮动物,也就是后世海星,海胆与海参等的近亲。
\n
这帮棘皮动物的演化可以用群魔乱舞来形容,后世人们也将它们戏称为极皮动物,不过在这个时代,那些皮的不行的极皮同类还没演化出来,代表物种还是海蕾和海林檎等种类。它们类似后世的有柄海百合,正是林易的目标-固着在海床上的被动滤食者。
\n
控制个体四处游动两下,林易就发现了目标,是海林檎。
\n
它们的外形很简洁,一个萼状的,与林檎有十分甚至九分相似的本体被一根尾柄固着在海床上,上方还生着几根长满细密须状结构的触腕或者说支臂,有些扭曲的形状可以用于制造涡流,有限的辅助滤食。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