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称得上庞大,如后世鹦鹉螺壳上纹路的的淡红色纹路生在灰白色的壳体上,让它呈现出几分美丽。
\n
圆锥形壳体前端的开口处,生着一具与后世鱿鱼类似的软体头部,但此时,十根粗长的触腕无力的垂在四周,结构原始的双眼眼神空洞,说明着这只旧日支配者般的巨大头足类生物已经身亡。
\n
房角石,奥陶纪体型最大的动物,在林易前世,以“直壳鹦鹉螺”之名在多部纪录片登场,并被描述为一种强大凶猛的掠食者。
\n
尽管后续研究表明其所属的内角石目因壳体结构不太可能是积极的掠食者,但足有五六米的体长在这个年代也足以傲立群雄。
\n
而林易面前这只已经身亡的硕大房角石的体表不见任何足以致命的伤痕,应该是寿终正寝而死,仅在还未进化出后世头足类吸盘结构的触腕上有些细小的伤痕。
\n
而无数乍一看形似小号羽翅鲎,但圆钝的头胸部前并没有那对狰狞镰肢的节肢类正攀在房角石庞大的尸体上,在那些细小的伤痕处缓缓啃噬着。
\n
它们的身躯比羽翅鲎更为粗短,并没有似蝎尾般的长尾,身形更像头胸部与腹部差不多宽的大号蜘蛛,仅有后体末端的一根刺剑般的细细尾刺证明着它们的身份-羽翅鲎的远亲,刺尾鲎类的成员。
\n
根据前世的记忆,它们似乎应该被称作短翅鲎,是最早的板足鲎目成员之一。它们的体型仅有成年人的巴掌两倍大小,比起羽翅鲎显得十分袖珍。
\n
与羽翅鲎所在的板足鲎亚目不同,短翅鲎所属的刺尾鲎亚目多为捡垃圾吃的底栖食腐动物,从它们的最后一对附肢并没有演化成桨状便能看出。
\n
而房角石的硕大尸体,便是属于它们的饕餮盛宴,让方圆不知多远的短翅鲎全部聚集此地。
\n
短翅鲎间,还夹杂着幼体羽翅鲎的身影。有些幼体甚至比短翅鲎体型更小,但它们狰狞的镰状附肢已经初显锋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