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呢?
不让皇帝忘记他们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道这个行政级别之下,便是州府。
可其实呢,州府原本是两个级别的行政单位,后来是因为官员冗员,导致地方行政混乱,地方官员间互相推诿,扯皮的厉害。
朝廷在无奈之下,才不得不将州府两个行政级别的权力进行了直接合并,裁撤了州这一行政单位,只留下了府。
不过,朝廷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地方官员冗员的情况,也解决了地方官员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
但是,多重权利叠加之后,地方官员的权利是越来越大,地方上很快就出现了百姓只知有刺史,不知有皇帝的情况。
而地方官员也在长期的权力滋养下,渐渐的心也大了,开始生出了一些不好的心思;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不断减少给朝廷的税赋和他们日益加大的对地方上的盘剥。
结果就是,朝廷对地方上的掌控就越来越弱了,州府成为了世家望族的自治领,风可以进,雨可以进,皇帝不能进。
州府这个行政级别之下,便是郡和县。
而郡和县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首先就是郡县官员只听刺史的话,对于皇命和圣旨往往都是阳奉阴违的,有的时候连阳奉阴违都懒得做,直接将皇命和圣旨当成了擦屁股纸,嫌弃的丢在一旁。
其次就是郡县辖地混乱的问题,有的县,行政区域比郡还要大;有的郡则是只有一座郡城,连个辖地和行政区域都没有。
可是呢,那只有郡城的郡守,是朝廷的从四品官员;而那个行政区域广袤的县令,却只有正七品。
于是乎,在地方上,一个城主一样的郡守,可以对一个辖地广袤的县令颐指气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而且县令做出的成绩,最后还都被那些郡守拿去了,变成了自己升官发财的资本,县令只能苦哈哈的熬资历,甚至终生只能做一个七品县令。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出身’这两个字。
那些郡守多半都是世家望族和地方豪强们安排的人,有的是他们的子嗣,有的是他们的门徒,还有的就干脆是他们的走狗,完全听从他们的号令。
这些郡守因为有靠山,所以在地方上就可以为所欲为,完全不将下层官员放在眼里。
而那些县令呢,或是出身小世家,小豪门;或者干脆就是寒门出身,有的人甚至是平民出身。
他们这些县令的靠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