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奔波。
产能的增加,已经不是简单的用地面积的增加,还有人工,电力,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增长。
静静这个市长,自然要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工人实在不够用,已经从中亚国家招聘工人了。
只不过这些工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够上岗,没办法,他们过惯了慢节奏的生活,而现代企业,流水线工作,自然不可能按照他们的节奏来。
所以,考核不合格,是禁止他们上岗的。
中亚国家的人,在军垦城还真不违和,一是,这里本来外国人就多。
再者,他们的相貌跟北疆本地人没啥区别,直接被当做本地人,,加上饮食和风俗习惯也差不多,因此,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
军垦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战士新能源生产基地的巨型传送带已经开始轰鸣运转。
占地十平方公里的厂区内,银灰色的厂房鳞次栉比,无人机群拖着蓝色光轨穿梭在光伏板阵列间,宛如银河坠入戈壁。
王丽娜戴着安全帽站在中央控制室的落地窗前,目光扫过实时跳动的产能数据——
今日电池模组产量突破120万组,较上月同期提升27%,但她眉间的褶皱却未舒展半分。
“王总,中亚劳务输出团的负责人到了。“
秘书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二十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正驶入安检口。
王丽娜转身时,玻璃幕墙映出她藏青色西装下微微隆起的小腹——这是她和魏疆婚后的第一个孩子。
但自从新能源订单井喷式增长,产检都成了奢侈。
厂区外,哈萨克斯坦姑娘阿依莎攥着工作证,仰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储能塔。
她身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青年们叽叽喳喳用俄语交谈,行李箱轮子在柏油路上划出细碎声响。
三个月前,她在阿拉木图看到招聘广告时,从未想过会走进这座宛如科幻电影的钢铁城邦。
“欢迎来到军垦城!“
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们递来多语种手册,其中夹杂着手绘的厂区地图。
维吾尔族姑娘古丽扎尔特意用哈萨克语补充:
“食堂有现烤的馕和奶茶,下班后带你们去夜市吃大盘鸡!“
人群中爆发出善意的笑声,阿依莎注意到一个腼腆的塔吉克族小伙儿正偷偷往她手里塞了颗奶疙瘩。
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机械臂正将纳米级硅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