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亲王派了名高僧携马匹及土产至京都,表达了向皇上臣服,归还了七十余名被倭寇掳走的大夏人。
皇上大喜,特于宫中携文武百官款待高僧悟来一行人,并慷慨赐予诸多财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倭人国尊崇佛教,皇上特意派大相国寺的八名高僧护送悟来归国,怀良亲王甚是赞许,但怀良亲王这个时候的权力已经不如从前,倭人国此时已经出现了至少三位像怀良亲王这样手握重兵之人。而怀良亲王的影响力有限,无力解决倭寇之患,山东、福建等地仍时不时受倭寇困扰。
熙宁十四年,皇上在批折子的时候,惊见“倭寇”二字,特意派了钦差过去察实这件事。
经详察,自怀良王归顺,倭寇根本未止,而且越加嚣张。致使沿海百姓深受其害。
皇上怒极,斥责怀良亲王失武德,复遣陆虞携书至。书中严词责之,威胁他将发兵征讨。
然而皇上不知道的是,怀良亲王此时因为战场上失败,失去了天皇与部下的支持,交出了手上的权力,自去隐退了。
怀良亲王已经隐退,接到大夏皇上的信,本欲不做处置,但他脸皮薄,自尊心极强,倍感羞辱,回信扬言大夏若攻,他将全力备战。
事实上他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然而皇上对此事大为恼火,他决定不再隐忍,直接出征倭人国,半其纳入大夏藩属之列。
当时有很多大臣为了求加官进爵,支持出征,唯有陆虞反对,理由就是前面他向孙滢提起过的理由。
皇上思考多日,放弃了攻打倭人国。
但出现了令人不解的事情,随后好多年,众多倭人频繁至是朝进贡,带重礼觐见,态度极为恭敬,皆表臣服之意,使得皇上颇感不解。
后来经过查证得知:他们是倭人国各地官员,冒充怀良王之名,前往大夏行骗,皇上是个慷慨之人,凡有人进贡,皆加倍团回馈,冒充之人的文牍未加盖印章。
皇上知晓此事,直接遣送这些人离开,不再给予接见。
熙宁十四年未倭人再次访大夏,公文怀良亲王印,却是利义给皇上的一封样笔信,态度很强硬,要求开海禁。
喜欢庆芳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庆芳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