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他想搞明白这里面的情况。
这让张楚哭笑不得之时,却也支持了他的研究学问。
毫无疑问,沼气池在大唐这个时代,完全是有搞头的。
甚至,这条路,在后世也探索过,对于如何振兴乡村,修建沼气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零零年代,确实风靡一时,各种政策也都很支持!
只是,后面时代发展的太快,亦或者说,国家发展的太快,这边的沼气池还都没有彻底铺开,国家便是取得一系列的大规模进展。
不说煤气和天然气这一更便捷,更便宜的能源入户外,还有国家在化工上的进步,比如,化肥,复合肥等等,一系列的进步,让沼气池这个刚诞生还没有长大的技术,一下子处于了一种比较尴尬的位置上。
相比于沼气池,现成的成品更是方便,便宜。
再加上沼气池除了有好处,也有一定的弊端,他们三人所经历的茅厕事件,就是最好的验证。
所以说,沼气池在后世没有流行,可在大唐这个时代,却刚刚好。
都不用说利用沼气这一清洁能源,或者使用沼气池培养有机肥这些好处,单单一项沼气池的修建,可改变大唐百姓的卫生条件,就值得朝廷大力推广。
若是李泰能干成这件事,这贞观朝的历史上,便少不了他的名字。
对于李泰,这位民学大师兄,张楚是寄予厚望的。
李泰聪慧,并且举一反三的能力极强,只是,他的出身让他的性子有些安定不下来。
他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能静下心。
所以,张楚从来没有强迫他做什么,也没有强硬的灌输他一些学问,只是引导。
从刚开始的推广民学拼音,再到后面跟着司农寺培养了一大段时间的西瓜,后来又迷上了足球这一运动,这不,又对火药产生了兴趣,不过,火药给他带来了估计着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阴影,对于火药,他估计很难有兴趣了。
但是,却对茅厕感到了巨大的好奇。
他既然感兴趣,张楚便就大力支持。
今后在学问上的成就,能看得出来,其他人是比不上李泰的。
民学的大旗,还得是李泰来扛。
褚忠暂时只对焦炭有兴趣,孔惠元多还是喜欢些文学,礼,教化方面的知识,裴行俭么,之前对于文化课,谈不上喜欢,但,也能接受,可自从吐谷浑回来后,对于诗词歌赋着实是一点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了。
他的眼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