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习惯了坐上面当领导的祁同伟,还是有点不耐烦,这算是下马威吗,明明能让他的座位更靠中心一点,看来是这位鲁市长的决定。
台上还在喋喋不休,说些什么工业投资,固定投资的事情,祁同伟仔细观察了一下分到手上的资料,京州市在这些人手上,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时机。
合适的产业没布局好,明明地理位置这么好,处于三省交界,只要稍稍布局产业,就能虹吸三省的人才过来,政策也老旧,保守。
至今工业企业还处在野蛮自然生长的阶段,按照记忆里的规律,京州市在九零年代的发展浪潮中,一直没有跟上脚步,甚至到了李达康从林城市委书记任上调过来做市长,这才进入快速发展期。
准确来说,这时候才开始补上其他城市九零年代的功课,不过那已经是08年的事情了,此时的李达康还在林城做他的常务副市长,实际上的职务含权量还比不上祁同伟。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地区的主官无能,同样拖累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要知道,现在的京州市依靠这么大的城市体量,GDP才九百多亿,而此时的东瓯市已经超过了一千六百亿,位居全国城市第五,单单一个江北新区的GDP就接近七百亿,城市规划远远超过京州市任何一个区,包括所谓的水镜新区。
等李达康上位后,就开始疯狂使用土地经济,攫取城市的剩余价值,靠着一大堆大型基建来强行拉动投资,这个结果也存在极大的隐患。
最直观的就是当时光明区政府居然穷的拿不出几十万去改造信访办的窗口,也没钱安置下岗职工,就那么千把万就伤筋动骨了,所有财政的钱都来自卖地的钱。
地价倒是高的可怕,光明区大风厂二十亩地市场价就高达十个亿,这样的经济结构,如何让广大的市民口袋里有钱。
作为对比,现在的江北新区,财政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税收和投资企业,卖地的收入有,可是占总财政收入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江北新区政府或者高新区管委会手里流动的资金就超过十个亿,这还是大部分已经上交给市政府的情况下,如果现在的东瓯市政府像京州市日后那样直接开启大规模土地财政,开启疯狂的基建投资。
那GDP增长也能直接在一两年内暴增三四倍,但祁同伟一直给高育良和其他领导灌输的观念就是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而不是像日后李达康那样,竭泽而渔,难以普惠全体市民,只不过让部分人越来越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