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话透露出来的杀意太重,张世泽无法接茬,“……”
陆天明突然迈步,边走边说道,“我来这里看一眼,只是为了以后不让人盗墓,保护和摧毁都没必要,平常心看待即可。”
张世泽连忙跟上,“上位所言极是,属下还想找亲卫问问西域风情…”
陆天明脚下一顿,扭头看着他,“你想去?”
“不!”张世泽斩钉截铁,“属下不想。”
“其实你应该去看看,族群与族群,民族与部族,这之间的差异,需要人类研究几千年。太祖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成为史册英雄,但那些鞑虏现在很多是自己人,大明九边有百万鞑靼人,比草原部族加起来还多,京城有五个鞑靼人勋贵,还是大明贵族,读书人从未骂过他们蛮夷,天下自然而然认同他们是本族人,你想过为什么吗?”
“他们的祖辈忠于大明,当然是自己人,读书当然不会骂大义之人。”
“没错,这就是区别。中原从不歧视蛮夷,天下百姓也能顺利接受蛮夷变为自己人,但老祖宗却反复强调蛮夷有别。外人听起来似乎自我矛盾,咱们自己人只要读过书,却个个深知其中三味,有意思吧?”
“族群是个认同,是否汉人不重要。”
“哈哈哈~”陆天明大笑,“是啊,民族是个认同,三皇五帝夏商周,汉隋唐宋元明,历朝历代,这个族那个族都不重要,不过是个习俗之别,价值观认同最重要。
西域一行,我才明白,西方没有民族,只有部族,导致他们永远永远无法形成大一统国家。
南北朝道士顾欢的《夷夏论》曰: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云于翦落之徒全是胡人,国有旧风,法不可变。
他说,当时中原的年青男女,族群身份没有彻底改变,不戴帽子敞开双腿,头发剃光打扮成胡人,国家有传统风俗礼仪,宗法礼仪不能随便改变。
《夷夏论》震动了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华夷之辨两千年,浅薄者往往理解为汉族居于中原,是天朝上国,而周边种族落后,是蛮族、化外之民。
这种理解属实有点肤浅,但带来一个附属好处,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民族自信,我们从不害怕文明层次的敌人,因为历史早已证明,华夏不可战胜。
由此我们自然可以接受不同部族成为同一个民族,会有牢不可破的大一统传承。
民族,自然带来了民本,进而成为民主。
民为本,君为轻,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