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袁军话剧团的表演,涪陵城中也出现了隐秘的变化。
在袁军兵临城下时,城中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早在袁军到达之前就逃往益州内陆,但大部分留下来的民众都是普通百姓。他们生在涪陵,一切生计都在涪陵,无法背井离乡生存。老百姓的厌战情绪很大!而且蜀中的情况和三国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同。益州地区在袁尚攻伐之前,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战斗爆发过。刘璋坐拥十几万军队,但是暗弱无能,倒也是给这一方的百姓带来乱世中难得的和平和宁静。
益州百姓从没有经历过这样紧张和恐怖的战时情况,所以对此都十分不适应。作为老百姓,他们不在乎谁是益州之主,不管谁当君主他们都要劳作忙碌,只要不打仗,有温饱,上层的人斗来斗去,对老百姓无所谓。刘璋做君主也好,袁尚做君主也好,益州百姓都没有意见。
但是打仗他们就有意见了。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谁强就站谁的队伍!如今袁尚统一了益州以外的天下,几十万大军叩关,老百姓才不管谁对谁错,只要不打仗,只要自己不死,谁强就给谁跪下。
因此城中逐渐响起一种声音,那就是投降袁尚,免除兵灾。
谣言在城中四处散播,让人们对刘璋的统治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军民之间的怨言越来越大,种子在人心中生根发芽,慢慢地蔓延开来。
在军队中,一些将士们私下里纷纷表达出不愿意继续跟随刘璋对抗袁军的想法。他们认为刘璋是一个无道的君主,没有必要为他而战。他们开始怀疑刘璋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是否正确,甚至开始私下里商量着要采取行动。
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城中的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安。将领们开始谨慎行事,生怕被卷入到即将到来的动荡之中。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和选择,是否要继续支持刘璋,还是要寻找其他出路。
西蜀虽然有兵,但是这些兵多年未曾一战,没有战争的洗礼,非要说某一支军队强大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些士兵乃至将领从来没有真正的参加过战斗,所以真的当袁军气势汹汹的来到涪陵时,大部分将领和士兵都是恐慌和畏战的。
这个就是经验欠缺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
反观袁军,很多将领和士兵这些年没有一天不打仗的,对战斗对战争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决战之心非常沉稳,在压力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清醒。
涪陵将领中的最高层三人,刘贵是夜以继日的防守随时提防袁军攻城。而孟达和张翼则是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