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存。数十年后,这些地方便会逐渐恢复,与普通之地无异。”
朱长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所以,九泉涤荡并没有杜五说的那么严重?”
九叔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九泉涤荡的确会对活人产生影响,甚至折损阳寿,但并不会彻底摧毁一个地方的生活环境。日子可能会苦一些,但并非无法生存。”
“那为何杜五执意要废弃酒泉镇?”朱长寿不解地问道。
九叔目光一沉,语气变得凝重:“因为酒泉镇的这口‘锅’太大了,也太黑了。杜五背不起,茅山背不起,朝廷背不起,甚至连他口中的那位‘帝君’也背不起。可偏偏这口‘锅’就摆在那里,所有人都无法回避。”
“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砸了这口‘锅’?”朱长寿冷声道。
“没错。”九叔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锅碎了,自然就没人需要背了。”
朱长寿皱了皱眉,疑惑道:“那为何不找个替罪羊呢?比如我和师父,我们毕竟是茅山弟子。”
九叔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口‘锅’已经大到连茅山弟子都背不动了。贵英镇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为了平息那场风波,朝廷灭了一个实权皇族,献祭了一镇的城隍,茅山也折损了一位嫡传弟子。”
“嫡传弟子?”朱长寿一愣,除了大师伯和九叔,他似乎没听说过茅山还有其他嫡传弟子。
九叔冷笑了一声:“你的前大师伯。”
“他不是已经……”朱长寿欲言又止。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茅山有这个人。”九叔显然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多作解释,“最终的结果是,贵英镇成了鬼蜮,朝廷和各大宗门都允许修士前往历练,朝廷也借此驱逐了西洋国的教会。至于地府那边,虽然我不清楚具体细节,但绝对也不简单。贵英镇一事,各方势力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因此风波得以平息。”
“可酒泉镇的情况与贵英镇不同啊。”朱长寿皱眉道,“贵英镇一镇的人都死了,而酒泉镇只死了十几个人。”
“问题不在于死了多少人,而在于九泉。”九叔沉声道,“酒泉镇勾连了九泉,而九泉是地府的权柄。如今竟有人能绕过地府,将九泉引入阳间,这对地府来说,无异于动摇根基。”
“有这么严重?”朱长寿有些难以置信。
九叔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对修行的知识了解有限,便用通俗的方式解释道:“打个比方,帝王发布政令,必须用传国玉玺。百官即便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