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并不是。
还是老生常谈,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
,皇帝也不例外,人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追求的利益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的认知也就自然不同。
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大臣忠良,你认为你自己是忠臣良臣,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可是在皇帝的眼里,皇帝却不一定这样认为。
很多时候,在皇帝的认知里,他会感觉身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的太监才是自己应该最相信的人。
当某件朝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皇帝认为向左,朝臣认为向右,两相争执不开,在说辞和道义上,皇帝又占不上上风,如果旁边皇帝信任的太监再在旁边煽风点火,更认同皇帝……。
毫无疑问皇帝这个时候会更相信谁的说辞?显然是太监,相信太监也就是相信皇帝他自己。
而皇帝要解决这些所谓的大臣忠良,这时候皇帝最相信应该用谁的手?毫无疑问,自然也是太监了。
皇帝借用太监之手,杀害大臣忠良,而后世史书总要给后人一个交代与总结,于是这样的事情,许多时候,自然就只能被史官说成皇帝昏庸不明,被太监小人蒙蔽,太监假传圣旨,杀害大臣忠良,专权祸国……。
封建王朝总有一个貌似走不出的怪圈诅咒,那就是每一朝代总有忠臣良臣被宦官杀害的事情,按理堂堂朝廷大臣要比地位低下的太监在各个方面要高的太多了,大臣却总斗不过太监,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这。
大臣不是在跟太监斗,其实是在跟皇帝斗!
有些扯到了不相关的话题。说正题,现在徽宗皇帝竟然征询起了旁边的太监李彦的看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