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事不思考全面,不足以找出最终的正确的方法去踏上对的路线。心中生起些不愿放弃地念头,于是杨云又继续进一步地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大人如此一说,学生醍醐灌顶,受教了!的确,天下万事万物都要讲究个时机,错过了时机,再做某些事情确实如逆水行舟一般……。
确实,迁都的时机已过,要想靠迁都,破解大宋可能将要面临的隐患,的确,有一种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的感觉!
可是,大人,事在人为,如若在迁都上择贤人能臣刻意谋划、蓄意一番,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大人,不妨可以反过来想,事在人为,大宋目前如决定迁都,虽然晚是晚了些,但未必就是为时已晚,为时未晚也说不准。
不见得迁都,就一定会让金人会想方设法加快速度兵伐我大宋!
想想,迁都的目的无非是让大宋帝都远离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之地,迁往天下有险可据之地,从而让欲对我大宋有所企图的人知道,大宋重选了帝都,由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之地迁往了占尽天下地利之地,凭地利天险,再加之精兵强将守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谁若想进犯大宋,必须得掂量掂量要付出的代价。
可以将迁都作为一种计策,与金人打上一种心理战。
打心理战的话,学生回到汴京,愿意将大人今日剖析天下局势与有必要迁都的高论,全都一五一十向皇上禀报,力谏皇上迁都。
学生位卑言轻,在迁都之事上,或许不能有效劝谏,但学生与朝中光禄大夫马植马大人关系甚熟,朝中诸臣中,马大人公心为国,有小苏秦之称。
以学生对马大人的熟识与了解,马大人虽是宋金海上联盟的缔造者,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更为强大更为长治久安的大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