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知道,不等于外界没有发生。
自元宵一仗,阳谷县军政岌岌可危,目前急需扩充县里面的武装力量。
宋朝军制不同于唐,宋朝军队调动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内外相制”原则,这种原则可以防止官兵勾结,有防于地方作乱,但如此一来,军队调动的效率就变得十分缓慢。
军种也分为禁军和厢军,而厢军又分为厢军、乡军和藩军,禁军是天子之军,声名显赫,自是不必多说,厢军次之,按军功也可转为禁军,藩军相当于野战军,待遇也不错。
唯独乡军,不伦不类,有点儿像现代的民兵,没有编制,终身无保障,也没什么名誉,入乡军还经常会被人看不起,是以老百姓对当乡军并不以为荣,反而有点为耻。
乡兵不是朝廷招募,而是州县在缺乏战斗力时,州县长官自己招募,说白了,就是给县里干活儿的,这种军种没有清晰的前途,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不愿意参加这类兵种。
阳谷县属于大名府管辖,按理县衙兵力不够,可以申报府衙请求调动一部分厢军来驻守,可军队调动需要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内外相维”的原则,大名府的厢军调动需要上报中央朝廷兵部,兵部又需得汇报枢密院,枢密院又得同三衙合议,效率十分低下,如此一来,先不论能不能调来大名府的厢军,光走程序,最起码就得一个月。
调厢军相助时间太长,而目前阳谷县的军政情况又是岌岌可危,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又要打土匪,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招募乡兵。
征兵的想尽快征到可用之兵,可被征的人,说个良心话,乡兵最为人看不起,没什么好待遇,也没什么荣誉,更没什么保障,可战事一旦触发,乡兵也得上战场拼个你死我活。
如此一来,当这个乡兵十有八九就是去当炮灰,去送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