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一年的端午节,村民们对冬柏的反感达到了顶峰。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的挂职干部,是要在“吃”上花些心思的。哪怕一年到头什么都没为村里做,这件事也必须办妥。不用山珍海味,也不用大鱼大肉,有点儿实惠东西就行。村民们很在乎这种小恩小惠,越穷越在乎。
可到了端午节那天,村民们才发现,冬柏只为大家准备了艾虎、香包和五彩绳——吃的倒也有,是他亲手包的红枣糯米粽,只够给老人和小孩儿分的。
这之后,冬柏再张罗开会,就连村干部也凑不齐了。
然而他们很快便再次失望。因为卡车上卸下的除了冬柏的个人物品,就只有两捆用过的塑料布和编织袋。
村民忍不住上前打听,这才知道女人是冬柏的妻子,那个胳膊腿儿像葱白一样的小女孩则是冬柏的女儿,叫冬融。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他的种?”
西岭村位于低洼地带,每年雨季,雨水都会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小麻烦。
在密切关注水库水位的同时,有些村民发现了一件怪事:如果是以前,连着下这么大的雨,自家房屋肯定是要漫进水的,搞不好连鸡食盆和化肥桶都要漂起来。可今年只是水过地皮湿,别说房屋,就连院子里都丝毫没有将要被淹的迹象。
他们很快意识到,正是春天里那场由冬柏引发的“抢破烂”行动,有效疏浚了水沟和管渠,这才将大量雨水及时排了出去。
原因是在村子外围的几处重点区域,有人堆放了大量装满沙土的编织袋,形成了简易的堤坝。
正当他们对这一切颇感意外的时候,一间平日里毫不起眼的矮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那上面有一个人影,正忙着用木条和旧砖瓦,将一张张塑料布压在房顶。
遮完五保户的房顶,冬柏又扛着梯子、夹着材料,匆匆赶往下一家。
村民们又开始议论起来:“原来他捡破烂是为这时候准备的。”
“那还用说?”
倒是也有人挑刺儿:“他给我家邻居修房顶,怎么不去我家看看漏不漏雨?”
雨势稍停,冬柏却不得歇,春天里他在各家房前屋后转悠时排查记录的风险点,还有一半没处理完。
伴随着他的忙碌,一些村民开始自发加入他的应急抢修队伍,不光有村干部。
若说冬柏是推动西岭村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先行者,似乎并不为过。
不过,包括西岭村的人在内,从来没有人承认这一点,甚至从来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假如现在有人向西岭村人提起冬柏的名字,年轻的村民一定没有印象,稍微上点儿岁数的、记性还不那么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