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乱了,他这个辽东巡抚也跑不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滑稽可笑的画面,军事会议上,一个文官竟然跳出来喊着主动出击,而一个个虎背熊腰的武将,则躲在一旁像鹌鹑一样收起了脑袋。
“杨经略,下官以为我军占有人数优势,可以渡过苏子河,将界凡城内的后金军主力围而歼之. . . . . .。”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声厉喝给打断了。“你说什么呢?你以为女真人都是泥儿捏的水一冲就化了?”
厉喝声如洪钟,把开口说话的周永春给吓了一跳,众人也将目光投向了营帐外面,只见一位虎背熊腰的六十老将挎着腰刀走了进,眼尖的人一眼便认出了这就是明朝万历名将刘綎,也被誉为“晚明第一猛将”。
此人勇猛无比,力大过人。使一镔铁大刀重达120斤,在战场上挥舞起来虎虎生风,轮转如飞,因此天下称其为“刘大刀”。
性格勇猛刚直不太懂得变通,再加上杨镐气量狭窄,此次萨尔浒会战在人员和武器配备等方面给予刘綎率领的东路明军最差的待遇。
他甚至派遣亲信两人到刘綎军中“持红旗督阵”,并要求他们将刘綎的一举一动及时禀报给自己,更想策划在刘綎进军缓慢时,由亲信临时夺取刘綎的兵权。
于是两人的关系可谓非常不好,但要是说起来两人结怨完全是杨镐个人的问题。
想当年在朝鲜之役时,刘綎奉命在水源扎营,对战日军名将小西行长,文攻武斗几回合后,刘綎发动进攻连连得胜,小西行长仓皇逃走。
而当时杨镐、李如梅在蔚山大会战中兵败如山倒,明军被加藤清正、黑田长政指挥的日军追着打,十分狼狈。
而当时的杨镐便怨恨上了刘綎既对他主动发起进攻不满,又对他没有进行及时的支援怨恨,于是他将这份仇记了十几年,终于在这萨尔浒的战场上让他给得逞了。
此刻刘綎也知道杨镐对他不满,索性也不再在乎这些,毕竟他也已经六十多了,在这战场上也杀不了几年了,最后还不如随心所欲的好。
于是乎,一开口就不给杨搞任何面子。
而同时,他一进来,其他几个总兵也是纷纷向他行礼。
“刘将军。”
毕竟刘綎作战勇猛对待手下将士也是待人和善,在军中颇得人心,再加上 他的年龄在这些人里面是最大的,虽然马林和李如柏也已经五、六十了,但远没有刘綎大。
所以在行礼这方面,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