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都会被摧毁,而为了保护3C级别以上的文明,碳基联盟将对隔离带中的文明进行甄别。
于是,蓝星被他们发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发现蓝星后,他们开始对地球文明进行随机选点检测,选中的地点恰好是李老师的学生们。
在蓝星即将毁灭的最后五分钟,孩子们答出了他们会的,也是唯一会的宇宙基本定律。
“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而这个定律,也正是李宝库临死前,一定要让他们学会的!
蓝星文明被保留了下来。
这些孩子们,成为了蓝星的救世主。
在后续的调查中,碳基联邦惊奇地发现,这个人类文明竟然达到了5B级,完全依靠自主进化,没有借助任何外力的培植和帮助。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的知识和记忆都是后天学习而来。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效率极低的声波,信息传输速率仅为每秒1至10比特。
最高执政官难以置信,这样的物种怎么可能进化出文明。直到参议员向他解释,在人类中,有一种特殊的个体,他们遍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着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这种媒介被称为教师。
正是这些教师,使得人类的知识得以传承,建立了文明。
如果宇宙中的高级文明可以轻易决定人类的生死,那人类要怎么证明自己这个文明有资格生存下去呢?
乡村教师李宝库,给出了答案。
——《光*明日报》,曹征路,2021年12月31日
《乡村教师》的发表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只是将它交给《人民文学》后,就悄无声息了。
这并不是李立文和曹建林不重视这部短篇,相反,他们是非常相信这篇小说的质量,以及相信李立文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含义。
果然,在12月份的《人民文学》的期刊中,李立文这三个字的出现,立马惊掉了一批人的下巴。
啥?《人民文学》发表科幻短篇小说了?!
啥?那小说还是李立文写的?!
啥?名字叫做《乡村教师》?!
就在《乡村教师》发表后的第三天,《人民文学》12月份的期刊销量,突然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在《人民文学》的历史上,这虽然不是第一次发表科幻小说,但却是引起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