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琰也想救城楼下的这群百姓,曾几何时,他们也安稳地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可如今世道艰难,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萧景琰该去哪里找粮食呢?
戚猛依旧在抱怨
“现在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此时,萧景琰还在筹划怎么收集粮食,但是流民之中又有人坐不住了。
流民之中有个叫做张三才的人,他原本是南阳那边的木匠,一路东逃西走,最后跟着难民群来到了汴河边,希望借着朝廷整治汴河的机会重新得到好生活,但是这场干旱持续的太久了。
张三才虽然是流民,但是行李之中有锯子,他带着十杆削好的木枪来到难民群中,对那些身体尚且健康的男人们说
“妈的,管他什么张宗珲还是什么萧景琰!老子要吃饭!你们敢不敢跟老子干?”
底下有一个叫做智戒的和尚说
“当然要干!要搅,我们就要把这天下搅得天翻地覆!”
旁边有流民问
“老哥,你这就十杆竹枪,你就想造萧景琰的反?萧景琰可有个效威金枪都啊,一百杆金枪,怎么说都比我们这十杆竹枪要好不是?”
张三才笑了起来
“哼,你懂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就那一百多人,最后不也是使得整个山东为之震动,几十万人愿意付出性命反抗暴秦吗?现在萧选昏庸成这个地步,是他们逼咱们反的!”
萧景琰请求粮食的消息已经散播出去了,可是萧景琰也没有想到底层百姓已经在死亡线的边缘垂死挣扎,他们已经不再相信官府的任何告示了,大梁帝国现在陷入了艰难的时刻。
程知忌看过萧景琰的上疏后,对中书省的各位官员说
“各位,这是靖公的上书,我大概跟大家说一下意思吧,就是涌向汴河的难民已经越来越多了,他们都听说朝廷治理漕运需要大量的经费和粮食,所以纷纷涌了过来,现在是朝廷在汴河上的花费已经是杯水车薪,又要治理漕运,给工人发放粮食还有工钱,又要养活难民,大家任重而道远啊。”
丁羡威瞅了一眼楼之敬,显然楼之敬作为户部尚书,面对如此巨大的财政危机,他难以脱责。
丁羡威疑问道
“楼之敬,你说去年朝廷的岁入会新增二十五万贯,可是我们都知道了,今年朝廷的岁入,只有六百七十五万贯!那么,按照你的说法,朝廷的岁入少了五十万贯,这五十万贯究竟去了哪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