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教众弟子,也接触了截教众弟子,这两大教派在过往亿万年的岁月里不断地争论,甚至到后来你死我活,但结果是什么?结果是自己都变成对方的样子了,内心也变成对方的观点了,大道没有对错,只有感悟的深浅,在他们理解的那个领域,相互争斗最终就是一汪浑水,全都在里面迷茫,全都在里面沉沦,谁也无法寸进,就好像你在雨天的路上看到有人踩出了一个脚印,里面有一汪水,水中有两条鱼,它们在不断争论谁才应该主导这个水池,却不知,那里根本就是偶然的积水,太阳出来可能就没了,而他们却在不死不休的争论归属权!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双方一样的水平,都是那么肤浅!大道是辩论出来的吗?连我们这些人都知道,道在心中,不在外面,悟道悟心,而非从别人那里获得,可是,这两大教派,争论了无尽岁月!”
“怎么听你这么一说,简直是愚不可及啊?”李念鄙夷的说道:“很不现实!毕竟在荒域灵气如此浓郁的环境里,怎么会这样呢?”
“你以为荒域是最好的环境,”王平安笑道:“从道则角度来说,最好的环境是葬域,道则在这个世界层层演化中,不断变化,到了葬域,已经几乎找不到道的初始形态了,已经千变万化面目全非了!但是,正因为那样的形态,才能剥离道则的规律,细致的了解道则的本源和变化,一步一步经过了解,提升自己的感悟,进入古域,再到仙域,追溯道则的更高形态,知道道则的演变过程,内心是不是会更通透?最后到达灵域,道则已经几乎可以达到完整形态了,而这时候,你对道则的变化理解,也已经可以说是完全通透了!而进入荒域,完整的道则或许会让你瞬间贯通,急剧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而这些荒域的修士,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大道的初始,就靠无限的推演和理解,去加深自己的意识,这样说,你能明白了吗?”
“万法万道,都是从荒域道则中延伸出去的变化,一层一层的细分,最终形成了葬域的道法道则!”李念思索着说道:“而从葬域一点一点的去感悟道则的变化,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能够追溯到古域,然后到仙域,也就是说,了解道则会更容易,也会更准确,不像在荒域,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型的完整道则,只能靠自己感悟,而其中的千变万化哪有那么容易感悟?只要稍有偏差,就会谬以千里!所以,才会有无休止的争论,可是,谁也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都只是看到一个表象去推理,所以,你会说,就像在一个脚印的小水洼里翻腾一样,不见大道本身,只是凭自己主观猜想和争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