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语文教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踏入了育英中学。她坚信文学的力量能滋养学生的心灵,以道德文章育人是她矢志不渝的追求。
秦悠的课堂充满活力,她用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情感,将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娓娓道来。学生们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受到了道德的熏陶。
与此同时,隔壁班的数学老师陈宇,也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陈宇外表冷峻,内心却无比炽热。他认为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严谨态度的重要途径,而这种思维和态度正是构建高尚道德品格的基石。
学校组织了一次公开课活动,要求各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学习。秦悠走进了陈宇的教室,只见陈宇在黑板上快速地书写着解题步骤,思路清晰,讲解透彻。他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大家勇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秦悠被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课后主动与陈宇交流心得。
“陈老师,你的课很精彩,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锻炼了思维,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很有帮助呢。”秦悠微笑着说道。
陈宇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这位语文老师能从道德育人的角度看待数学教学,不禁对秦悠刮目相看:“秦老师,其实各学科在育人方面都是相通的,我也很欣赏你在语文课上传递的人文精神。”
两人越聊越投机,他们发现彼此对教育理念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希望通过教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不知不觉间,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第二章:共筑心桥
随着交流的深入,秦悠和陈宇经常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育心得。他们会在午休时坐在校园的长椅上,讨论如何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也会在放学后,留在办公室研究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学校举办了一场校园文化节,要求每个班级准备一个节目。秦悠和陈宇负责的班级决定联合表演一个诗朗诵与数学思维展示相结合的节目。在排练过程中,秦悠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节奏,陈宇则帮助学生用数学模型展示诗歌中的逻辑结构。
有一次,一个学生对诗歌中蕴含的数学原理不太理解,显得十分沮丧。陈宇耐心地用简单易懂的例子解释,秦悠则在一旁鼓励学生从文学的角度去感受其中的美妙。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