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卖得最好的,还不是可口可乐,而是是来自渝市的天府,他们的可乐配方比较独特,喝起来有种清爽的感觉。
然而,未来三四年的时间内,可口和百事将会开始发力,大规模的宣传,铺货。
两个巨头,在未来四年内,将会在国内大规模投资建厂。
目前他们只有京城、津港、珠洋、深城几个地方有生产线。
但到了四年之后,他们的生产线遍布全国。
可口和百事的营销策略和推广经验,自然是本土品牌完全没法比的。
更不用说别人还有最先进的生产线。
可口和百事也没有用多高深的手段,就简简单单的直销加上爆产能,就把八大国产可乐品牌杀得丢盔弃甲。
仅仅四年之后,原本比较出名的八个可乐品牌,产量占比仅仅剩下不到4%。
到了1993年,正值内地加入“关贸总协定”,轻工部的人做出判断,在我们加入协定后,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国内饮料生产企业也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加入改革的浪潮,争取那一线生机。
由此做出了决策,与外资合作,改造本土的饮料企业!
93年和94年,轻工总会分别与可口和百事公司签署了共同发展饮料的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要求“两乐”在建立灌装厂的同时,必须附带生产至少30%的国产品牌饮料
又指定八大厂分别与外资合作。
八大厂中,八王寺、山海关、崂山、江汉二厂与可口可乐合作。
天府可乐、亚洲汽水、北冰洋归了百事。
正广和阴差阳错因为股权问题躲过“合资化”的结局。
这个决策有些与虎谋皮的味道,目的是想学习外资品牌的先进技术经验,引进更好的生产线,实现曲线转进发展,把这些地方饮料厂救活。
然而,资本家可不是大善人,怎么可能让你借鸡生蛋!
面对送到嘴边的肉,当然是毫不犹豫地一口吞下。
本土饮料品牌落入他们手里,非但没能起死回生,反而被迅速边缘化直至停产。
这件事就被称为两乐水淹七军。
至于剩下那个,是海城的正广和,虽然没有被可口和百事收购,勉强苟活了下来,但也成了一个地方性的小品牌,没过多久也放弃了可乐市场,转做饮用水去了。
赵山河想起这件事,顶多只有一点点唏嘘,但对于消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