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一交集:孟山都奖学金的历史背景与终止
按照党办提供的查证,张启发院士与孟山都的所谓关联,仅体现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为华中农业大学的贫困学子引入了孟山都提供的一笔助学奖学金。历史上一共有55名中国贫困大学生获得过该奖学金。该奖学金已经于1997年停发。此后,华中农业大学与孟山都再无联系。
20世纪末,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尚处萌芽阶段,人才稀缺、科研资源匮乏。引入这笔奖学金,意在激励本土青年学子投身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为国家培育自主的科研人才队伍,绝非为孟山都输送利益。
何况,自2004年起,按照国家的规定,国内任何农业大学都不能接受外国的奖学金,华中农业大学当然也不可能在后继与外国有资金往来。
二、身份清白:无任何职位或利益关联
经多方严谨查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张启发院士在孟山都担任过任何职位,从普通员工到高级顾问,从董事会成员到合伙人,皆无证据他与之有关。这意味着他没有从孟山都获取因职位而来的薪酬、福利或其他利益,也无需为孟山都履行任何工作职责,在组织架构上与孟山都毫无瓜葛。
三、科研报国的赤子之心:放弃高薪,扎根贫瘠土壤
1985年,正值中国“出国热”浪潮,张启发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期间已展现卓越科研能力。彼时,美国企业老板向他开出每月美元的高薪(相当于当时国内科研人员年薪的上百倍),并承诺提供洋房别墅、度假福利,试图挽留这位顶尖人才。但他毅然放弃优渥条件,只因牢记与导师“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约定。
回国后,他每月工资仅68元人民币,住在华中农业大学阴暗潮湿的筒子楼里,实验室设备简陋、经费匮乏。但他甘之如饴,一头扎进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用算盘计算数据、在田间地头观察稻株,从无半句怨言。这种“不计名利、只问科研”的纯粹,成为他科研生涯的底色。
四、科研项目的独立与自主
张启发院士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依靠国家科研基金的大力支持,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国家支撑计划等重大科研课题,累计主持超50项。这些项目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流程,旨在解决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提高水稻产量、增强水稻抗逆性等。科研成果归国家所有,受到国家严格管理和保护,从项目启动到成果产出,整个过程与孟山都没有任何科研合作或利益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