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个小小的分类。除了杨晓明研究的灭活疫苗,世界上还有至少几十家企业研究出功能性、安全性不亚于它的很多新冠疫苗,很多疫苗已经证明在多项指标上就不亚于杨晓明研究的那款灭活疫苗,甚至有的还要超过。比如,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这些疫苗就比灭活疫苗还要先进很多倍!”
张启点了点头,道:“我懂了,杨晓明此人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之为‘疫苗之父’,也不是什么‘冠毒疫苗之父’,他只是众多疫苗专家中的一员。他研究的那款灭活疫苗也不能代表所有灭活疫苗,也不能代表新冠疫苗,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已经落后于其他企业的产品。
何况,目前也并没有证据证明杨晓明研究的灭活疫苗是有问题的。是不是有质量安全问题,得由国家专业权威部门做出的鉴定,而不是网民自己的幻想。”
“你理解的完全正确!”陶黎纳继续解释道:“这个杨晓明,他仅仅属于一款并不先进的灭活疫苗的研发者,他是总工程师,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岗位,不是直接的企业管理层,所以他只能保证这款疫苗的功能性怎么样。他并不是疫苗的生产者、质量监督者、经营者,与产品安全性没有直接关系。一款疫苗能不能上市,并不依靠疫苗研发者的推动,而是其功能性和安全性要经历众多的严苛无比的检验环节,最终由国家药监局审批通过。所以,杨晓明与疫苗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并无关联。
虽然我们国家在这些年确实曝光了极个别案例的所谓‘问题疫苗’,但是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记录造假环节,其目的是企业希望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本身并不是有害产品,事后经过国家药监局的再次审核,这些被曝光的疫苗依然属于安全合格产品。也就是说,这些疫苗都是安全合格的,但是个别生产厂家稍微修改了生产日期,为的是延期一二天。后来经过国家部门的再次检验,这些疫苗的产品质量依然合格。这些极个别事件是很久之前的事情,该处罚的已经处罚,也必须处罚,但是不代表如今上市的疫苗产品本身是不安全的。
其实,北京科兴新冠疫苗的所谓‘黄了’,并不是因为有什么安全问题,而是它已经在功能性上落后于其他疫苗,加上冠毒疫情早已经结束,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它也顺理成章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社会上一些自媒体营销号针对它的一些负面报道,都被证明是虚假谣言。这种灭活疫苗技术在制备过程中已将病毒处理至‘死’,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