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汤药,满心期待着妇人能够逐渐康复。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妇人的身体状况却没有丝毫改善。她的眼神从最初的期待变成了失望,这让张睿感到无比的内疚和自责。
每一次的失败,都像是一把沉重的锤子,狠狠地敲打着张睿的心灵。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对着那些医书发呆。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映出他那孤独而落寞的身影。
他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不适合学医?难道我无法拯救那些受苦的病人?”
那些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治疗经历,让他感到沮丧和失落。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深渊,无论怎么努力攀爬,都无法看到光明。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
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团火焰始终燃烧着,那是对医学的热爱和对拯救生命的执着信念。
每当他想要放弃的时候,他都会想起那些病人痛苦的表情,想起他们对生的渴望。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地被挫折打败。
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后,张睿决定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不再仅仅依赖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开始深入民间,观察百姓们的生活习惯和常见病症。
他发现,很多病症的根源往往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患有风湿痹痛的农夫。按照以往的经验,张睿为其开了祛风除湿的药方,但效果不佳。
后来,他通过与农夫交流,了解到农夫长期在潮湿的田间劳作,且居住环境简陋。于是,张睿除了调整药方,还建议农夫改善居住环境,保持身体干燥。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农夫的病情终于有了明显的好转。
又有一回,一个孩童患上了顽固的咳嗽。张睿尝试了多种止咳的药方,却都不见成效。
在仔细观察和询问后,他发现孩童特别喜欢吃甜食,且夜间睡眠时常常踢被子。张睿意识到,这可能是导致咳嗽久治不愈的原因。他嘱咐家长控制孩子的甜食摄入量,并注意夜间保暖。
没过多久,孩童的咳嗽便逐渐痊愈。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张睿逐渐明白,医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洞察和对个体差异的尊重。
他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他开始更加注重观察病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情绪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