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卷杀调整构件比例,今人用钢筋重构应力流线。”
伍兴蘸着橄榄油,在石柱上认真地画出受力分析图。
“这些钢筋的抗拉强度至少达到335MPa,而包裹其外的混凝土,硅酸盐成分占比超过80%。”
随行的希腊工匠惊恐地后退着,他们世代相传的石匠技艺,在此刻被这些铁铸的“神经”击得粉碎。
在他们眼中,这些原本是古希腊技艺骄傲的建筑,此时却犹如污点一般。
伍兴却蹲下身,轻轻叩击柱底的钢筋节点,不无讽刺地说道。
“听见了吗?这是现代建筑的心跳。”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神庙中回荡,仿佛是对这所谓古老文明的一种挑衅。
夜渐深时,伍兴躺在卫城剧场那古老的石阶上,望着银河在钢筋森林上空缓缓流淌。
吕布与亲卫们不明所以,但忠诚的护卫在周围。
那些被混凝土封存的金属,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仿佛是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神秘信号。
“石材的抗压不抗拉,注定古典建筑只能向高度妥协。”
伍兴在羊皮纸上认真地画出对比图,当他画出应力分布曲线时,一切已经很清楚了。
古代的材料学注定了,建筑只能以木材为基础,因为木材具有非常优秀的力学特性,既有刚性又有弹性,自重还轻。
反观石材,不仅自重大了几倍,而且本身缺乏弹性,抗压性能差。
伍兴想起墨家学者曾经讲解过的墨家机关术的“悬梁暗柱”。
那些隐藏在木构建筑中的斜撑,与眼前的钢筋网络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墨家的木石复合结构,终究无法突破材料本身的极限。
“钢筋的出现,让混凝土第一次拥有了‘骨骼’。”
伍兴的算筹在月光下跳动着,他再次陷入了沉思与计算之中。
经过一番推算,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若采用这种钢 - 石复合结构,建筑高度可提升三倍,跨度增加五倍,而自重却减轻四成。
这意味着,整座雅典卫城才能成为可能。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海时,伍兴终于明白了为何这些神庙能历经地震而不倒。
那些钢筋,才是这些建筑真正的生命脉络,它们如同一条条坚韧的血管,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这些建筑……是现代赝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