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本就人丁稀少,这一下就更少了,当地开发会更加艰难,而广西的耕地有限,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夏的户部便将四川及湖广南部的失地流民往滇.黔填充,同时鼓励两广的多余人口向安南.缅甸迁徙,岭南还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又没有地种,纯属于无业游民,为了让这些人自愿移民,户部给予了许多政策扶持。
作为以耕种为主的华夏百姓,大多并不愿远离故土,那些流民也都是在家乡活不下去才逃难的,因此让这些人群自愿迁移是很有难度的,户部费了不少功夫。
像宣传局旗下的龙兴书店,出发点便是用来操控舆论导向,报纸这种东西吧虽然也亲民,但那些政策理解起来还是有门槛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懂越王大将军殿下的良苦用心,而这个时候,诸如“栓子漂流记”.“黄龙岛游记”之类的小说反而作用更大。
这些新派小说因为故事有趣.结构新颖,早已风靡岭南,大多数不识字的人就算没看过也听别人讲过,人都有猎奇心理,而这些书籍带来的影响就是,如今许多百姓都知道海外是非常富饶的,那里的稻子一年三熟.四熟,甚至把种子洒在地上就不用管了,庄稼会自己长出来。
当然,小说对于这些事是进行夸张化处理的,目的也正是让那些思想保守的老百姓,能对开拓.移民之事感兴趣,官府强行主导移民虽然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但不情不愿的人只会阳奉阴违,这并不利于大夏建设海外领土。
总而言之,经过长时间熏陶和潜移默化之后,年轻一代的岭南小伙子倒是对当一名移民兴致勃勃,到了那头虽然要白手起家,可毕竟物资丰盛.土地富饶,而留在家乡压力更大,现在找个好活儿并不容易。
不过稍微上了年纪的百姓却对移民之事无甚兴趣,但也有例外。
云南车里府的官道上,密密麻麻的移民群正在朝缅甸方向进发,这些百姓大多都是年轻人,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则是背着行囊孤身一人,人群中还有许多满载着包裹.粮食等物资的骡马车,周围还有一些骑着马维持秩序的卫戍军士兵。
大伙都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缅邦虽然多山地,不过据说那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区域肥沃的很,粮食产量相当高,去了那边只要安顿下来,将来根本不愁吃喝。
至于安全问题也无需操心,当地虽有不少土人,但这也没什么可怕的,毕竟连他们的国王都被逮住了,些许杂鱼又翻得起什么风浪。
此刻,郭东岩跨坐在一辆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