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时候,学馆在众人的期待中热热闹闹地开了起来,一番繁琐又庄重的礼节仪式结束后,宁老先生神情肃穆、腰杆挺直地坐在了老师的专属位子上。
包公双手捧着《大学》这本书,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递到老师面前,那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热忱。
宁老师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点着书上的句子,慢悠悠又带着几分威严地说道:“大学之道。”
包公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立刻回应道:“在明明德。”
宁老师愣了一下,眉头微皱,眼中带着一丝疑惑,提高声音说:“我说的是‘大学之道’。”
包公一脸诚恳,目光坚定又透着自信,回答:“老师,没错呀!接下来可不就是‘在明明德’嘛。”
宁老师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接着说道:“那你接着往下讲。”
包公挺直了腰板,不紧不慢、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接着说道:“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宁老师听了,惊得嘴巴都微微张开,眼睛瞪得溜圆,连忙说:“接着往下,接着往下。”
包公越说越起劲,滔滔不绝,且一字不错。宁老师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孩子如此厉害,该不会是在家有人提前教过,或者是听别人念过记住的吧?”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宁老师试探着又换了好几本典籍,像是《论语》《孟子》之类的。没想到包公照样是教上句就能接下句,熟悉得就跟已经熟读了无数遍似的,仿佛那些知识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宁老师兴奋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自言自语道:“哈哈!我宁某教了半辈子书,没想到能碰上这么个奇才。这可不就是孟子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他拍了拍包公的肩膀,激动地说:“孩子,老师给你起个官名,就叫‘拯’,希望你将来能像那回春妙手,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扶危济困;再给你起个字,叫‘文正’,‘文’和‘正’合起来不就是‘政’嘛,老师相信你将来处理国家政事,必定是个公正廉明的好臣子,能为百姓谋福祉,解民倒悬。”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过去了五年。包公已然十四岁,那知识储备丰富得吓人,就如同一个装满智慧的宝库。他写的诗文更是出类拔萃,文采斐然,让人赞叹不已。
宁老师着急地来找包家大爷包山,心急火燎地说:“包山啊,你家包公那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聪明伶俐,学富五车。得赶紧报名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