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无论是张昭,诸葛瑾,还是陆逊,都属于是他支持他的大臣。
其次就是孙登的东宫班底,虽然并非和老爹共用一套,但也大多数是孙权开国班底的二代子孙人物,真要论起来 ,两人其实是大差不差的。
至于英年早逝这一点,就更不用说了。
熟悉过往历史的朱标知道,孙登在历史上只活了三十三岁,而他经过秦明的爆料已然得知,自己在历史上原本的寿命,也只活了三十七岁而已。
想着世上竟有如此一个,和自己命运相同的人物,朱标不由叹道:“吴太子孙登,该说不说,孤与他竟是一模一样的人物!”
“若是能与之相见一面,我与他之间,想来定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
说完了孙登的班底之后,接下来秦明则开始讲述孙登恐怖的影响力与执政能力。
孙登有多强呢?
在朝,他能让上至父皇孙权,下至文武百官,包括文臣张昭,诸葛瑾,陆逊在内的东吴一众大臣,对他的执政能力那是称赞有加。
凡是孙权交给他的事物,孙登都能一一的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施行不同的政策。
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令众人都感到满意。
在野,孙登平时喜欢去拜访名士大贤,向他们请教学问。且从不仗着自己太子的身份,瞧不起身边的人。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孙登还是个大孝子。
尽管养母徐氏不受孙权宠爱 ,他依然事母至孝,对徐氏所送来的衣物,经常都是沐浴之后,方才穿上。对待宫中孙权其他嫔妃送来的贺礼,则只受之而不用。
此时的天幕上,随着秦明介绍的深入,视频画面中也跟着浮现出孙登成年以后,监国执政的画面。
在画面中,孙登往往是以一个贤明太子太子的形象出现的。在朝堂上 ,但凡老爹孙权有处理不当的事务时,孙登都敢于冒着得罪父亲的风险对孙权进行劝谏。
而也只有他说的话,孙权才能听得进去。这一点,孙权倒是和后世老朱有点像。
举个例子,嘉禾元年时(232年),孙登的次弟孙虑去世,孙权为此感到很是悲伤,因而下令减少百官膳食。
孙登听闻后,昼夜兼程赶到京师向孙权劝谏道:“二弟一病不起,此乃命定。今天下未定,北方未统,四海臣民翘首以盼陛下完成统一大业 。”
“而今陛下却因儿子逝世的缘故,按照民间百姓的思路,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