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不理解:“这要是有朝一日太子一旦心怀异志,想要谋反的话,那岂不是振臂一呼,顷刻间就能将他这个皇帝赶下台?”
想想太子振臂一呼,就能号令文武百官逼宫的画面,这要是发生在他所统治下的大隋,那得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他杨坚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似这般把小命交在儿子手上的操作,他可不敢轻易尝试。
贞观三年。
长安,东宫太子府内。
此时少年的李承乾虽然年纪还小,但自幼的早熟的个性,还是让他看清楚了天幕上朱标所受到的待遇,那是令多少太子可望而不可求之事。
李承乾羡慕的说道:“所以这就是仙人口中,实力最强,地位最稳的太子朱标么!比起他,我这个太子当得,啥也不是!”
…………
秦明:“朱标之所以地位稳固,除了他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受宠的儿子之外,还因为朱标兼具了嫡长贤三个优点。”
“朱标是嫡长子,在古代宗法社会,他本来就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个自不用说。”
“此外,朱标的能力之优秀,也是历代太子中的佼佼者,甚至说是第一人也不为过。”
“朱标有多优秀呢?用朱元璋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个儿子,怎么看怎么优秀。”
“朱标少年时,朱元璋就唯恐他长大以后,就忘了稼穑之难,百姓之艰,于是在朱标很小的时候,就安排他到凤阳老家去祭拜祖陵,顺便探查各地风土人情,使其知晓民间百姓的好恶,以及民众生活之艰难。”
天幕上,跟着显现出朱标少年时期,跟随父亲朱元璋在民间体察民情时的画面。
画面中,父子二人每到一处,老朱都会悉心给儿子讲述百姓生活之艰辛,教导朱标不要因为当了太子,就好逸恶劳,成为盘剥百姓之君。
朱标听在心里,自此对百姓极为爱护。
及年长以后,所奏所行,也多为宽仁之政。
西汉,文帝十年。
汉文帝刘恒作为第一位开创治世的皇帝。
对于天幕中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教导,他见了,不禁大为赞赏。
“朱元璋及其子朱标,乃有仁德之风,真不愧为天下之主也,国有仁君,天下之幸也!”
想他刘恒,当初为代王时,治理代国一地,就曾多次在民间走访采风。
只有深入调查了解百姓生活之难,以及他们需要什么,为君者才不至于被手下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