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视频情绪感染力极强,精准戳中了大众对“豪门恩怨”、“复仇逆袭”、“小人物对抗强权”的永恒兴趣点。
他们并非直接为彼得站台,而是以“讨论社会现象”、“质疑资本黑幕”的角度切入:
知名财经评论员在博客中分析:“黑石集团权力真空,为何唯一继承人被排除在外?这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拥有大量粉丝的社会活动家发帖:“警惕资本寡头对继承权的操控!彼得·乔纳森的遭遇,是个人悲剧还是制度之殇?”
一些法律博主则开始“科普”遗嘱继承法和公司治理规则,暗示史蒂夫等人行为的“潜在不合法性”。
这些声音一下子把豪门恩怨,变成了社会议题,什么公平正义、资本黑幕,一下子就吸引了更多人吃瓜看戏。
几乎在一夜之间,“彼得·乔纳森”、“黑石继承权”、“被追杀的继承人”等话题如同野火般在各大社交平台蔓延,迅速冲上热搜榜前列。
史蒂夫和丹尼斯还没来得及消化莫耶斯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的冲击,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海啸淹没了。
史蒂夫的私人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蜂拥而至的记者挤满了黑石集团总部楼下,高举着话筒,一个个问题尖锐如刀:
“史蒂夫先生,您对彼得·乔纳森先生声称遭到您或您下属追杀的指控有何回应?”
“请问您是否知晓乔纳森先生遗嘱的真实内容?彼得先生出示的补充遗嘱是否有效?”
“莫耶斯先生提议召开股东大会,是否代表股东们对您领导能力的不信任?这与彼得先生的回归有关吗?”
“您如何解释彼得先生所说的‘无法安全回纽约’?黑石集团内部是否存在非法暴力行为?”
更让史蒂夫如坐针毡的是,他原本已经开始私下接触、寻求支持的其他小股东和潜在盟友的态度,开始变得暧昧和犹豫。
“史蒂夫,不是我不帮你,但现在舆论压力太大了……”
一位原本倾向于支持他的股东在电话里语气闪烁,“彼得那小子把自己包装得太好了,网上全是同情他的声音。如果我们现在强硬抵制他,会被公众和媒体钉在‘篡位者’、‘冷血资本家’的耻辱柱上的!这对公司声誉是毁灭性的打击,股价已经受到影响了!”
“芬克先生那边怎么说?贝莱德的态度很关键啊!”另一位股东则直接把压力转嫁到了贝莱德身上。
“史蒂夫,那份遗嘱……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